把握歌唱语言的艺术风格

[摘要]歌唱语言的艺术风格,主要有独创性、民族性、时代性三大特征。独创性是风格的生命,歌唱语言的独创性指演唱者对创造声腔美所独具的理解和表现能力;歌唱语言越具有民族性,就越有世界性;任何艺术风格的形成,都同时代密切相关。时代风格的体现,是历史的必然。所以,我们在把握歌唱语言的艺术风格上,一定要牢牢记住具有鲜明、健康的时代气息。

[关键词]歌唱语言;艺术风格;独创性;民族性;时代性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6)04-0003-02

一、独创性

独创性是风格的生命。歌唱语言的独创性指演唱者对创造声腔美所独具的理解和表现能力。它反映演唱者生理条件上的不同、音色上的不同、声音观念上的不同,演唱方法上的不同和对作品理解、感受上的不同。京剧麒派创始人周信芳老先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因为在创作主体和创作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即美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因而表现的方法同样是因人而异的。这是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在审美观点和自身条件不同的情况下,每一个演唱者都有属于自己发现和创造歌唱语言美的方法和手段。这种主客体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才能发现并逐渐形成的。

有的人(尤其是涉足演唱艺术时间不长的人)在歌唱语言的表现中,根本不顾自身和客观条件,而去刻意模仿自己所崇拜的某位歌唱家。我们暂且不谈模仿者和被模仿者之间的声音、生理条件是否一样,演唱技巧是否等同。但是,要知道模仿得再逼真,也只不过是模仿了别人声音的一个外壳,而深层次的、内心视觉上的感受是永远模仿不到的。再说,如果大家都互相模仿,都用同一个腔调,那岂不是千口一腔、千人一面了吗?没有了创造个性,也谈不上艺术风格了。

当然,我们并不反对一个初学者以某位歌唱家的声音,作为帮助自己建立正确声音观念的“镜子”,或赶超对象。但模仿只是声乐学习初级阶段众多方法中极其不科学的一种方法。重要的是:在逐步学习,逐渐掌握科学的、正确的歌唱语言技巧过程中,在不断提高自身思想修养、文化知识结构、审美观念的基础上,发现和挖掘自身的潜在素质,以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和实际能力,去展示具有自己特点的作品,才有可能达到一定境界。

同是美声唱法的莫华伦、黄跃峰、王秀芬、幺红,同是民族唱法的彭丽媛、宋祖英、阎维文、吕继宏,同是通俗唱法的刘欢、韦唯、江涛、李娜,还有著名歌唱家刘秉义、李双江、殷秀梅等,都是声乐事业上的成功者。为什么人们只要一听声音,就能够准确无误地把他们分辨清楚呢?主要是因为他们都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都用属于自己独特的方式,揭示了歌唱语言声腔美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民族性

歌唱语言的艺术风格,除了具备鲜明的独创性以外,还应植根于深厚的民族土壤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讲,越具有民族性,也就越具有世界性。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民族风格,取决于不同的民族由于政治、经济、环境的制约,地理环境的差异,社会风尚、习惯的影响,所产生的民族共同感情、心理,所显示出来的民族特征。别林斯基说:“法国人的民歌常常是放肆的,永久快乐的,德国人的民歌沉郁或有宗教气味,俄国人的民歌则阴郁、沉思、有力。”鲁迅说过:“法人善于讥讽,俄人善于讽刺,英美人善于幽默”,歌德则说:“中国人在思想、行为和感情方面,更明朗,更纯洁,也更合乎道德。”他们都从不同角度道出了不同民族的民族素质、民族风格和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顽强、自信、豪迈的伟大民族。其民族精神的内涵,既有其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独特性,又有因为它是由五十六个不同民族组成的丰富性。所以,其风格上的民族特征是不可能互相替代的。如内蒙古辽阔豪放的大草原环境,造就了蒙古族歌曲旋律悠长舒展,节奏奔放、自由的特点;而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人民,则创造了质朴细腻,节奏整齐的声乐旋律;维吾尔族的民歌则在委婉深情的旋律中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而同样生活在新疆的哈萨克族的歌曲,却又以嘹亮高亢见长;苗族、瑶族的民歌古朴情深;鄂伦春族的民歌则粗犷有力……同样,世界其他民族的歌曲都以其各自独特的民族风格,展示了歌曲语言的声腔美。如朝鲜的民歌,旋律灵活多变,大多以三拍子、六拍子、九拍子的节奏型体现其载歌载舞的民族特点。而日本民歌节奏缓慢,一词多音的特点很显著。英国民歌通常具有五、七拍子与二、四拍交织在一起的波状旋律与鲜明的节奏。德国民歌则曲谱简洁,节奏单纯,旋律富于概括性,没有过多的装饰。意大利民歌具有生动流畅、热情浪漫的色彩……总之,各个民族都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表现出各具特色的声音情态,

作为一名声乐工作者,既要唱好本民族的声乐作品,也要根据自己的综合条件,尽可能地掌握更多民族的演唱风格,扩大自己歌唱语言的艺术表现力,并从中吸取不同民族民歌的精髓,为建立自己歌唱语言的艺术风格积累宝贵的财富。

三、时代性

任何艺术风格的形成,都同时代密切相关。所有艺术家的创造性,都带有其深刻的历史必然。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歌唱语言艺术无论是歌词还是旋律,都必然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时代风貌,体现其强烈的时代气息。恩格斯指出,“没有能超出他们自己时代所给予他们的限制”。鲁迅也指出:“风格情绪之类,不仅因人而异,而且因地而异因时而异。”都明确地指出了时代对歌唱语言艺术风格形成的重要作用。

从《诗经》到《楚辞》,从汉魏六朝的乐府民歌到盛唐时期的《霓裳羽衣曲》,直至“宋词”、“元曲”,无一不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烙印。

“五四”时期涌现的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我住长江头》、《满江红》、《毕业歌》、《玫瑰三愿》等,以崭新的风格、清新的旋律,表现出中国人民渴望民主、渴望科学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危亡迫在眉睫,拿起武器,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的特定时代情绪,在《黄河大合唱》、《大刀进行曲》、《在太行山上》、《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到敌人后方去》、《松花江上》、《游击队歌》、《义勇军进行曲》等声乐作品中鲜明地表现出来。这些激越高亢的旋律和急促奋进的节奏,成为抗日争时期歌曲的典型音调。它们曾唤起多少爱国青年投身到血与火的抗日战场上。

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武装力量日益壮大,反映在歌曲旋律上,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和必胜的信念。如:《咱们工人有力量》、《乘胜追击》、《太阳一出满天红》等,唱出了这一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

1949年 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以前所未有的极大热情和青春活力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中去。那宽广明快的旋律和欢腾热烈的节奏,充满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主人的自豪感。《歌唱祖国》、《祖国颂》、《社会主义好》、《让我们荡起双桨》、《唱支山歌给党听》、《我们走在大路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等,形成了鲜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音乐形象。

1978年 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人民迎来了社会主义祖国的第二个春天。中国巨轮沿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制定的航线,乘风破浪,满怀信心地奔向21世纪。从《春天的故事》、《好日子》、《在希望的田野上》、《祖国,我为你干杯》、《走进新时代》、《拥抱21世纪》等优秀作品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人民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和中国人民有能力、有信心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英雄气概。

时代风格的体现,是历史的必然。所以,我们在把握歌唱语言的艺术风格上,一定要牢牢记住具有鲜明、健康的时代气息。

歌唱语言艺术风格的建立,除了要把握以上三个主要方面以外,还应注意可感性、一贯性、多样性、地域性、生活性、性格性等其他方面的风格特征及风格成因、风格体现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中国气魄和民族特征的、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

[参 考 文 献]

[1]刘大巍,夏美君.论歌唱语言与生活语言之差异[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02):67-73.

[2]邓小英. 歌唱音色与歌唱艺术风格[J].人民音乐,2000(12):26-27.

[3]夏美君,刘大巍.歌唱语言情感的夸张表达[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2(04):98-103.

[4]马西奥波洛丝,翁若梅,张诗正.歌唱风格与歌唱艺术[J].中国音乐,1993(01):52-54.

(责任编辑:章若艺)

推荐访问:歌唱 艺术风格 把握 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