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苗种高产培育技术

摘要介绍了黄颡鱼苗种高产培育技术,包括基础设施准备、鱼苗放养、科学投喂、日常管理、鱼病防治、收获等内容,以供养殖者参考。

关键词黄颡鱼;苗种;高产;培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S965.3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1-0355-01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又名黄腊丁、嘎牙子、黄鳍鱼、黄刺骨,广布于中国东部各太平洋水系。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生活,昼伏夜出。体长123~143 mm,杂食,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食物多为小鱼、水生昆虫等小型水生动物。4—5月产卵,亲鱼有掘坑筑巢和保护后代的习性。在生殖时期,雄鱼有筑巢习性。黄颡鱼在中国北方一般俗称嘎鱼,因其肉质细嫩,无肌间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鲜活上市,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在北方商品鱼市场上销售价格一般为40~60元/kg,其繁殖及养殖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苗种繁育、饲料搭配和养殖技术等因素大大制约了其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高。为解决这一难题,2002年笔者对黄颡鱼的苗种繁育技术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及试验,并获得了较好的经验和成果。现将黄颡鱼苗种高产培育技术总结如下。

1基础设施准备

池塘要求无渗漏,水源充足无污染,满足渔业水质标准要求,注排水方便[1]。育种池2口为1 333.33 m2,水深2 m,每口池塘配备3.0 kW叶轮式增氧机1台。黄颡鱼育种池切不可重复使用,否则无论用何种药物清塘消毒都会影响成活率。放鱼前15 d对池塘进行彻底清塘,用生石灰1 500 kg/hm2带水消毒。待7 d药效消失后注入新水0.8 m。施入熟鸡粪7 500 kg/hm2作基肥。

2鱼苗放养

待池塘中池水浮游动物达到高峰时即开始投放夏花鱼种(投放的黄颡鱼苗为本场自繁自育)。6月18日5 333.33 m2池塘共投放平均单体规格为3 cm的黄颡鱼苗总计26万尾,平均投放48.75万尾/hm2。另外,还搭配投放鲢鱼夏花3万尾/hm2。在黄颡鱼育种池中少搭配或不要搭配鳙鱼,否则会争食天然饵料。

3科学投喂

黄颡鱼育种技术关键的是搞好前期的饵料投喂,而驯饵更是重中之重[2]。当鱼苗吃浮游动物10~15 d,体长4~5 cm时,即可用野杂鱼制成鱼糜驯化。驯化初期,将鱼糜与水按1∶5左右的比例充分拌匀,选择池塘的一个长边进行泼洒投喂。泼洒的面要尽量大,1次使用的鱼糜量为7.5 kg/hm2,每天投喂4次,在连续投喂3 d后经过2~3 d的调整期慢慢将泼洒面固定在一个驯化点上。这时将鱼糜与面粉按8∶1调制好再投喂3~5 d后就可以改为配合饲料投喂。黄颡鱼种培育的配合饲料要求软质高蛋。特别是动物蛋白要求高,一般在35%~40%。投喂的方法是用自动投饵机每天投喂4次,傍晚的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40%。日投饵率需参考鱼种当时的体重、水温、天气变化等因素在鱼体重的5%~10%范围内调整[3]。

4日常管理

每日早晚巡塘,观察池水变化和池鱼的活动情况,并做好池塘日志。黄颡鱼育种的关键是饲养前期搞好水质调节。要使池中天然饵料最少在20 d内保持高峰,其生物量应保持在3 000个/L以上。调节方法:在施基肥的基础上,每周用磷肥30 kg/hm2、尿素52.5 kg/hm2追肥1次。且每周加注新水20 cm,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5 cm左右。在7—8月高温期依照三开三不开的原则使用增氧机,确保池中鱼苗对池水溶氧的需要。而饲养的中后期要适当降低池水的肥度,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 cm左右。

5鱼病防治

在整个养殖生产过程中,每10 d全池泼洒二溴海因,每15 d全池泼洒生石灰225 kg/hm2,防止鱼病的发生。防治鱼病时,禁用氯霉素、呋喃唑酮、孔雀石绿等。因黄颡鱼属无鳞鱼,对硫酸铜、敌百虫、高锰酸钾等化学药剂较敏感,所以要慎用[4]。黄颡鱼出血性水肿病由细菌感染引起。该病在苗种或成鱼养殖期间危害最大,尤其在苗种培育过程中较为流行,死亡率高达80%。高温季节,该病暴发且来势猛,蔓延快。防治上,保持良好水质,使池水溶解氧含量保持在5 mg/L以上;适当降低鱼苗放养密度。疾病发生后,每天进行1次水体消毒,连续3 d。同时,饲料中添加0.6~0.7 g/kg四环素制成药饵投喂,每天1次,连喂3 d;投喂鱼肉浆时,必须在饲料中添加1%的食盐。黄颡鱼肠炎病由点状产气单胞杆菌感染引起,主要危害鱼种和成鱼。流行高峰多发生在水温为25~30 ℃时。防治上,彻底清塘消毒;不投喂霉变腐败饲料,活饲料用2%~3%的食盐溶液消毒,并定期在饲料中添加1%的食盐或0.1%的鲜大蒜汁投喂;用二溴海因化水全池泼洒,用量为0.5 g/m3水体;饲料中添加0.4~0.5 g/kg土霉素粉,连续投喂5~7 d。

6收获

因黄颡鱼属底层鱼,起捕时采取网捕与干塘起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捕捞。这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干塘起捕时要求水温不超过15 ℃,操作要快,以防止把鱼呛死。

7参考文献

[1] 郝辉,张辉.黄颡鱼网箱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2):294,296.

[2] 廖海梅.黄颡鱼的养殖技术[J].广西水产科技,2010(1):20-21.

[3] 张海红.黄颡鱼成鱼池塘养殖试验[J].山西水利科技,2010(3):91-92.

[4] 梁拥军,杨广,李文通,等.黄颡鱼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J].齐鲁渔业,2010(1):25-27.

推荐访问:鱼苗 高产 培育 技术